最近幾個新聞很有趣。 主要是球員薪水,林益全到底值不值得百萬,彭政閔又值不值得百萬? 要先說的是,很久以前我曾經在雜談的最後算過臺灣球員的均價算是很便宜的,以幾年前的行情來講,20萬就是所謂明星價,當然那是還有零簽三萬的年代,如果依照現在一軍底價七萬的話,或許要到40萬才叫明星。 這種算法是有點粗糙,不過這幾年薪水頻傳新高對球員來說其實是好事。 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球迷經常痛批球團吝嗇無良,不過提到球員的薪水那就是……就是……偶爾你會看到部分球迷跳出來檢討「給誰誰誰幾萬是不是太高」,嗯,有點微妙。 說微妙是因為如果球團願意灑錢,那球迷應該要感到高興,如果球迷擔心球團付不起,那就該支持球團調漲票價,臺灣的票價以職棒來說實在很便宜啊……。 雖然我個人蠻樂見討論薪水的,畢竟這也是激起熱烈討論的一種話題,國外也是會戰FA有沒有overpaid,這種話題通常可以延燒整個冬天,在一片鋪天蓋地的籃球聲中主張棒球的存在,
真人娛樂
總比無聲無息或是等著打法律杯挑戰賽好很多。 給球員高薪劃算否,
任你博娛樂城
其實相當微妙。 早年臺灣球隊給薪的方式是依照過去貢獻給薪,這跟日本職棒早期敘薪方式很像,以前文提到的林益全為例,他過去三年平均的Win Shares(勝場貢獻指數;WS)是18,從貢獻來看給他百萬年薪甚至再一張複數年合約都不為過。 而最近球員談薪流行看未來,年輕有為的球員很可能早早就談到一張大約,比方說如果要綁王柏融,絕對是談一張三年總價多少的合約,因為完全可以預期他只要不受傷三年下來可能一年打得比一年好,如果用年換約的方式光是想到要談他的薪水就頭痛。 那在這樣的觀點下,林益全去年的壘打數嚴重下滑,而且還是在一個超級打擊年嚴重下滑,使得他的WS在去年衰退到僅有13的地步,當然13還是很好,可是如果你要談「年薪百萬」,從球團的眼光來看,這張百萬合約就會有點微妙。 是要有情有義,還是要精準投資? 這還真是個問題。 總覺得我一直在黑林益全,感覺真是抱歉 CPBLTV截圖 然後冬聯,又在吵了。 這次吵啥?吵球員的熊庹,我是說,態度。 基本上我不是個態度論者,因為態度這種事情就是贏球什麼都對,輸球什麼都不對,講個極端點的例子,Manny在臺灣,在場上能讓人看見的態度以傳統球迷觀點來看實在不怎麼樣:單純講個例子:只要看到這球差不多會死,你很少看到Manny往一壘死命的衝,在外國或許這很正常,在臺灣嘛…… 想一下張泰山都會被人檢討「往一壘慢慢跑,態度不佳」了。 當然這時候一定有人會替Manny開脫:人家是大聯盟球星然後跑來這個自稱3A聯盟打球,當然很多都不習慣,更別說我們還讓他去史前球場--對,就是新竹球場打球,他當然會嚇到,不習慣所以表現不出態度是很正常的。 Manny到底有沒有嚇到是一回事,和球迷怎麼評價他其實無關。 最重要的是:他是大聯盟生涯累積555轟的球星,不管他做什麼大概都會有球迷替他找理由。這有點類似對於國內某些被評價為「有霸氣」的球員,
真人遊戲
在他會贏球的時候說什麼都對,等到他一撞牆,那些「我早就知道他會出問題,不信看看他前幾年打球什麼態度」的打落水狗言論就會跟著跑出來。 球迷口中的「態度」大約就是這種東西,真的。 球員面對球場的態度到底好還是不好,憑良心講,球迷大概是看不到的。 然而球迷卻很喜歡談論這些事情,而且會形成一種刻板印象,比方說有謠言指出林義守會想賣掉球隊是因為去看球員練球的時候,不小心目擊某位球員拿著球棒和球在草地上玩推桿,心下覺得球員真是太不認真練球了,難怪球隊一直輸…… 先不論是否真的有這件事,當時球迷聽到這個謠傳的時候,第一個點名那個「不認真的球員」十有八九都說是陽冠威。 為啥? 因為很久以前就一直有謠言陽冠威的練球態度不好,謠言也不知道打哪來的,反正就是球迷口耳相傳,莫名其妙地成就刻板印象。如果要以成績來看,這次冬聯裡他可是最有「態度」的球員。 有點扯遠了,其實我是要說,球員到底有沒有態度,有很多時候球迷是被某些來路不明的謠言影響的,所以每次看到有人檢討球員態度不佳,我個人的反應都是一個「囧」字。 回到冬聯。我們的冬聯是……你要說是假的也對,說是真的也對。從一個真正聯盟的觀點出發,亞洲冬季棒球聯盟其實是個假聯盟,美國那邊的冬聯是真聯盟,打職業的,每年打五六十場。 不過亞洲冬季聯盟是湊的,湊起來練練兵,
色碟
練完解散,明年再來。 既然是練習,就要知道練習的目的,投手上場或許是在練某種變化球,打者上場是為了克服某種打擊的問題,凡此種種,訴說不盡,戰績說真的不應該是重點。當然或許有些人會對中職聯隊一大堆失誤感到憤怒,不過…… 你是來練的,失誤就是繳學費,總比在季賽甚至總冠軍賽的時候手滑來得好吧? 冬聯讓董子浩逆行守備光譜也是很妙的問題 CPBLTV截圖 還有什麼? 還有吵不完的「最強中華隊」,現在進入很微妙的階段,Lamigo堅持不放手,直到冠軍到手,可是卻整天有看不完的放話新聞,宣稱誰誰誰已經很有誠意,願意前往Lamigo溝通,搞到劉玠廷領隊終於抓狂大喊「當球團已經明確表明意願時,棒協和體發會能夠尊重球團意願。」 嗯,就是「賣歌來啊啦」。 前面的雜談已經提過,對於Lamigo來說不去經典賽其實不是這麼虧的事情,可是對於想徵召最強中華隊的棒協來說,從各種層面想辦法討到最強的球員是非常重要的,在媒體上放話我想多少有種想塑造「舉國一致期望,請Lamigo相忍為國」的氣氛。 你如果問我,我會說……棒協如果自己在球迷的心中還沒有洗白的話,企圖要用輿論拉Lamigo下水恐怕是得不到多少同情票,雖然文生大叔有解釋過早餐事件和機位事件是棒協背了黑鍋,不過既定印象已成,現在棒協說什麼都沒用,更別提就算早餐和機位棒協是白的,後來搞出來的獎金紛爭還是讓人記憶猶新。 什麼? 你說大家其實早就忘了,如果我沒有提的話搞不好棒協就洗白了? 啊,這個……那個,先把這件事情放一邊,反正最強中華隊只是表明「臺灣棒球的底子沒有想像中的厚」,忘記是誰說的,日本可以湊出兩隊去打WBC,可是中華隊每次到大型國際賽就開始吵「最強中華隊」,好像如果漏了誰這次就死定了一樣。 這就代表「這個國家的棒球水平就是只有這一點」而已。 真的要講,就是:Lamigo能提供的球員而且無可取代的球員應該是:捕手林泓育,在捕手這個位置的攻擊層面上無可取代,
任你博娛樂城
投手陳禹勳,有他才能彌補中華隊最弱的RP,其他人總有弱化版(或強化版,看你怎麼想)可以取代。 除此之外,你要說Lamigo哪個球員沒去打經典賽會造成致命傷害,我個人都是打個問號。 尤其現在最缺的其實是SP,難道有人覺得王溢正會是中華隊的救世主嗎? 王溢正或許在中華職棒不差,但是國際賽很難期望他的表現 CPBLTV截圖 還有什麼? 還有林益全說要當全方位球員,
bet365
我說上次那個說要當全方位打者的那位現在棒球生命看起來有點岌岌可危,林益全不覺得自己這句話其實是死亡flag嗎? 好啦,好像我都在黑林益全,來談談別的吧。 比如說……楊岱均? 你要問我「楊岱均怎麼了」,我會說楊岱均沒有怎麼了,他只是在抓球感,抓到了他就可以打得很好。他在中職的一軍出賽和在冬聯表現得差不多,就是前幾場比賽抓球感,抓到了就開始越打越長。 在這種狀況下我會很懷疑:他到底是怎麼在國際賽適應好球帶和陌生投手的。 也許差距是在克魯茲,天曉得。 最後談一下戰力外測試會,最終名單公布,沒有陽建福和張泰山,當然也沒有林英傑。林英傑是有點被坑了的感覺,就新聞所述,從決定釋出到準備測試會其實時間太短。中職在排測試會日期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最終登錄時間和球員準備體能的時間間隔,該怎麼說呢? 說,可以,這很中職。 這個「戰力外測試會」八成是想到就做,既然是突然想到要做的,必然沒有很嚴謹的規劃時程,最後出現林英傑這種狀況,只能說他是第一屆的犧牲品。然而我想要說的是,有犧牲就應該要有修正,不要前面掉了一個林英傑,明年、後年還是有一堆林英傑。 到時候……就算球團沒這個意思,還是會被質疑「這是不是又是一種新的搞人方法。」 比方說呢? 比方說傳說中的「超渡名單」,09年後這個制度一度沈寂,直到14、15年Lamigo再次讓渡謝長融和郭勝安,比起剛搞出的四年讓渡了31個選手實在是規模小很多,不得不讓人懷疑:當初搞出這個制度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啊,為了什麼……呢?,